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譜寫西藏人權保障新篇章

扎 洛

2025年04月08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今天的西藏政治安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宗教和順、環境友好、人民安居樂業,創造了雪域高原上的人權保障奇跡。

  和平解放驅逐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出西藏,奠定人權事業發展堅實基礎。近代以來,英國兩次武裝入侵西藏,嚴重損害西藏人民權利。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的簽訂,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從此,西藏人民永遠擺脫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羈絆,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國大家庭裡走上了團結、進步、發展的光明大道。

  民主改革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當家作主,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舊西藏是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三大領主”佔有幾乎全部的土地和大部分的牲畜。佔人口95%的農奴和奴隸只能依附於領主,承擔繁重的勞役和賦稅,在貧窮和破產的邊緣掙扎。到20世紀50年代,西藏封建農奴制在世界范圍內凸顯其落后性、反動性。和平解放后,西藏廣大人民要求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是,反動上層不願失去固有的特權,悍然發動武裝叛亂。中央政府採取果斷措施,與西藏人民一道堅決平息了叛亂,並決定在西藏進行一場徹底廢除封建農奴制度的民主改革運動。民主改革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實現政教分離﹔廢除生產資料封建領主所有制,確立農牧民個體所有制﹔廢除對“三大領主”的人身依附,使農奴和奴隸獲得人身自由。1965年9月,西藏召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宣告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民主改革徹底消除了階級歧視的制度根源、社會根源,廣大農奴和奴隸擺脫了被奴役被壓迫的命運,建立了人人平等自主的社會制度,這是西藏人權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

  改革開放為西藏人權事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不斷提高生存權、發展權保障水平。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進程,西藏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逐步與全國同步,西藏各族人民不斷享有日益豐富的現代文明成果。西藏自治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搞活市場,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經濟建設迸發出極大的活力。西藏根據自身發展實際,優先保障生存權、發展權,促進人權事業整體發展。

  新時代新發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的嶄新篇章,推動人權事業發展步入新境界。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公民政治權利得到充分保障。西藏各族人民根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自主管理本地區、本民族事務。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民主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堅持人權事業的社會主義性質,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提高經濟、社會、文化權利保障水平。打贏脫貧攻堅戰,截至2019年底,西藏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問題﹔完善就業服務,提高農牧民轉移就業能力,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持續提高、覆蓋面不斷擴大。健康權保障更加均衡,實現了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全覆蓋。2012年起,西藏在全國率先實行15年公費教育。2024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8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7.81%。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專兼職文藝演出隊伍超過10萬人。

  以生態文明建設提高環境權利保障。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西藏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努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西藏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總面積達41.22萬平方公裡。通過持續多年的不懈努力,西藏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西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以發展促人權,不斷開創人權保障新境界,具有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作者為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干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8日 10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