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

古村裡的體育課,燃!(走進傳統村落)

本報記者 喬 棟

2025年04月19日08: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清水河鎮中心學校學生土丁成林(前)在分組對抗比賽中。
  圖②:女足運動員才拉毛(左)參加六人制足球賽。
  資料圖片
  圖③:玉樹藏族自治州內的高山草原風光。
  圖④:清水河鎮中心學校戶外操場上,孩子們在體育課上打籃球。
  圖①③④均為本報記者喬棟攝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是唐蕃古道的重要站點。悠久的歷史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出古老的鄉土文化。在稱多縣,有13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23年入選國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曾經,稱多縣的入學率不足四成﹔目前,該縣建立了覆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的教育體系,建設各類學校54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91%、義務教育鞏固率96.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5.5%。孩子們享受到了就近上學的便利,也得到了綜合教育的全面培養,尤其是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更是成為傳統村落中的一抹亮色,為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增添了更多生機與活力。

  一位體育老師的到來

  今年是體育老師更求仁青來到清水河鎮中心學校的第四年。更求仁青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大學畢業后放棄上海互聯網公司的工作,返鄉后成為清水河鎮中心學校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更求仁青說,“是‘保學’政策讓我讀完大學,現在該我反哺家鄉了。”

  回到家鄉,更求仁青覺得一切都陌生又熟悉。東西部協作資金相繼落地,鎮上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學校在幾年前建成了一片綠茵場,還蓋了一座籃球館。

  由於清水河鎮中心學校長時間沒有體育老師,孩子們在體育課上都是“散養”,學校黨委書記桑尕建議更求仁青調崗做體育老師,“他學過相關專業,又喜歡體育運動,是合適的人選。”

  初執體育課教鞭,更求仁青也經歷過迷茫。清水河鎮海拔高、缺氧,如何科學訓練?如何讓“散養式”體育課走向規范?他一邊自學,一邊向東西部協作的老師請教,總結出體育課的要點:延長熱身時間,增加柔韌訓練。

  不久后,學校的首個籃球社團成立了,更求仁青是這個社團的負責人。六年級的土丁成林是籃球社團的積極分子,個子不高卻是學校的“當家后衛”。土丁成林說自己老家在有上千年歷史的傳統村落扎哈村,“以前村裡有個土灘籃球場,牦牛常來搶地盤,我就繞著牦牛練過人。”如今的土丁成林打籃球也常與“牦牛”做伴,不過“牦牛”卻是印在學校新建的露天籃球場的吉祥圖案。“不久前,我們學校還新蓋了一座籃球館。不管刮風下雨,都不影響打球了。”

  目前,籃球社團是一個由20多人組成的團隊,男女生都有。社團成立以后,成員們每周都要集訓兩次,專業的訓練模式讓從前隻會打半場的土丁成林“大開眼界”:“繞樁運球、折返跑、分組對抗……社團裡的訓練讓我球技進步飛快。”

  隨著籃球社團的成立,清水河鎮中心學校迎來了自己的籃球隊伍。“玉樹的校園籃球也是在近幾年全面展開,州上、縣上都有了自己的小學組籃球賽。”更求仁青介紹,2024年,校籃球隊參加了稱多縣“格桑花杯”小學生籃球賽,獲得了亞軍。

  一名足球女將的成長

  “我也是后來才意識到,我的經歷可能鼓舞了很多高原的女孩子們。”青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畢業生才拉毛說道。這位來自玉樹州稱多縣尕朵鄉科瑪村的藏族女孩,用足球在通天河畔書寫了不凡的成長故事。

  玉樹足球氛圍濃厚,每逢縣級、州級賽事,總能在街頭巷尾看到一群人湊在一塊兒用手機看直播。七八年前,這裡的足球運動還是男性的專屬領域。

  高二那年,才拉毛在男子足球隊擔任守門員時,因一腳開球展現出驚人腳力被教練發現,由此開啟她的足球生涯。高三時玉樹州組建女子足球隊,她不僅代表學校參賽,更在足球夏令營斬獲“女子組最佳球員”,同年以優異成績考入青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足球已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這個傳統牧區長大的女孩,人生諸多“第一次”都因足球而改變:首次乘高鐵、首赴大城市參賽、首次踏入專業綠茵場。高原賦予她強健的心肺功能與持久耐力,專業訓練更讓她球技精進:“我開始鑽研戰術配合、傳球時機與射門精度。”大學期間她活躍於省運會、大學聯賽等賽事,多次榮膺“最佳射手”。

  早在大學前,她就與伙伴組建“藏木蘭”女子足球俱樂部。如今玉樹州女足社團如雨后春筍,稱多縣女足賽事也漸成規模。“每次回鄉都有女孩來取經,這讓我看清了未來方向。”2023年畢業返鄉后,她以“藏木蘭”為基點,在全縣鄉鎮中心校組建專業教練團隊,構建覆蓋各年齡段的青訓體系。“體育改變命運的力量,正在於讓更多女孩看見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才拉毛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9日 07 版)

(責編:彭靜、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