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 加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建設

沈春耀

2025年07月21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是民族復興和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根基。我們黨誕生於民族危亡之時,對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有著刻骨銘心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証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2015年7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國家安全法並公布施行,這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適應維護國家安全新形勢新要求、在國家安全領域具有統領性地位和綜合性作用的重要法律。國家安全法公布施行十年來,在總體國家安全觀引領下,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全面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國家安全能力顯著提升,人民防線不斷鞏固,全民國家安全意識顯著增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得到全面維護,社會大局保持長期穩定,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一、國家安全法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法治集中體現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安全觀。國家制度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不同、所處的安全環境不同,國家安全觀也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個國家,其安全觀也會隨著國家所處的安全形勢的發展變化而適時調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准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繼承和發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時期的國家安全戰略思想,創造性地提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家安全篇,成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各項要求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法律規定,是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舉措之一。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國家安全法治建設,抓緊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進公共安全法治化,構建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盡快制定一部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在國家安全領域起統領作用的國家安全法。

  2015年出台的國家安全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根據憲法,首次在法律中明確規定: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建立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維護國家安全,應當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持社會主義法治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護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國家安全工作應當統籌內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形成了以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總體要求、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國家安全制度、國家安全保障、公民和組織的權利義務等為主要內容的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基本架構,為建立健全國家安全法治體系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二、新時代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2015年通過並施行國家安全法,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的一件大事。作為國家安全領域的一部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法律,國家安全法將總體國家安全觀對國家安全工作的各項要求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對於構建並完善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起到了顯著指引與推動作用。

  十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推進國家安全領域相關立法修法工作,相繼制定和修改一批國家安全領域相關法律,為新形勢下加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建設、扎實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有效應對國家安全風險挑戰提供了有力保障。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在回顧過去五年立法工作時將“加快國家安全法治建設”單獨作為一部分,明確提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保持政治定力,把握立法時機,相繼出台國家安全法等一批重要法律,為維護國家安全、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2023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常委會工作報告總結過去五年立法成就,將“加快國家安全領域立法”作為立法工作的第二部分,明確提出“把維護國家安全放在立法工作的重要位置”。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持續加強國家安全領域立法,並在立法規劃計劃中作出統籌安排。

  一是加強政治領域維護國家安全相關立法修法。制定和修改反間諜法,制定反恐怖主義法、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國家情報法、密碼法、反有組織犯罪法,修訂保守國家秘密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政權安全和社會安全。制定海警法、預備役人員法、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退役軍人保障法,修訂國防法、兵役法、軍事設施保護法,為新時代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制定英雄烈士保護法、愛國主義教育法,修訂國防教育法,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二是加強經濟、生態領域維護國家安全相關立法修法。在外商投資法中明確規定,國家建立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制度,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外商投資進行安全審查。制定網絡安全法、生物安全法、數據安全法、核安全法、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建立健全新興領域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修訂測繪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制定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三是加強對外、涉外領域維護國家安全相關立法修法。制定對外關系法、陸地國界法、反外國制裁法、出口管制法、關稅法、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外國國家豁免法,修訂反洗錢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國境衛生檢疫法,修改民事訴訟法涉外民事訴訟相關規定,堅持統籌國內和國際,加強涉外法律制度體系建設,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四是創造性運用憲法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效應對治國理政中遇到的國家安全重大風險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大通過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修訂通過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香港基本法附件二,作出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和法律解釋。這些決定和立法、修法、釋法,有力有效地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對於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維護香港長治久安和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據統計,在我國現行有效的306件法律中,與維護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有40多件,有19件法律明確規定“總體國家安全觀”。在黨中央領導下,我國國家安全領域存在的立法空白得到有力填補,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為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三、在法治軌道上持續加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建設

  回望過去十年,我們初步構建起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成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成果。展望未來,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的復雜程度、艱巨程度明顯加大。對此,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以專門一個部分,就“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提出總體要求,強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進一步明確了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具體任務。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法治體系建設,需要持續加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建設。

  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及時將國家安全領域的重要立法修法項目納入相關立法規劃計劃,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要把維護國家安全融入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和維護各領域安全任務迫切需要,加強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立法。要不斷夯實維護政治領域安全的法治根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法治化保障水平﹔加強經濟安全立法保護,對重要供應鏈體系、關鍵礦產、戰略資源能源、金融、經貿安全等加強立法保護﹔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機制。特別是近年來新興領域維護國家安全的風險不斷凸顯,新技術新應用快速發展對於傳統國家安全領域構成風險挑戰。在太空、電磁、極地等新興領域以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應用中,如何統籌好發展與安全,需要立法機關及時關注、跟進研究。面對外部風險挑戰的持續提升,也需要進一步充實我國對外斗爭法律“工具箱”,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目前,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列明的140件立法項目中,不少都與維護國家安全密切相關,其中,既有制定修改金融穩定法、國家儲備安全法、出境入境管理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危險化學品安全法等涉及傳統領域安全的法律﹔也有制定修改海洋法、原子能法、航天法、電信法、網絡犯罪防治法、網絡安全法等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的國家安全立法項目。此外,立法規劃還專門規定了涉及“維護國家安全”需要進行立、改、廢、釋或者作出決定的,適時安排審議,暢通了立法的“綠色通道”。

  此外,要充分發揮地方立法在國家安全法律法規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2024年通過了實施國家安全法的綜合性地方性法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2024年通過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堅決反對美國涉疆制裁系列法  支持受制裁企業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決議》,其他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年來也出台了大量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的地方性法規。要充分發揮我國統一、多層次立法體制的制度優勢,運用法律體系多層次規范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整體法治合力。要加強配套規定建設,補齊國家安全相關領域司法解釋、部門規章等配套制度短板,確保法律全面有效實施。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繼續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持續推進國家安全領域立法進程,不斷完善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提供制度支撐。

  (作者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1日 10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