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鏈博會簽署合作協議、達成合作意向超六千項——
本報記者 羅珊珊
2025年07月21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7月20日,第三屆鏈博會在北京圓滿落下帷幕。中國貿促會對外公布,本屆鏈博會現場共簽署合作協議、達成合作意向超過6000項,中外參展企業和機構達到1200家,線上線下觀眾人數超過21萬人次,比上屆增長5%。
“鏈博會是中國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的重要平台,是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重要公共產品,彰顯了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李興乾說。
“國際范”更足,開放合作是共識
李興乾介紹,鏈博會舉辦三屆,境外參展商佔比逐年攀升,從首屆的26%、第二屆的32%,上升至本屆的35%。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佔比超過65%﹔參展商覆蓋范圍從首屆的55個國家和地區,增加到本屆的75個。
首次參展的法國歐萊雅公司展示了與中國供應鏈合作的創新成果,例如,與中國初創企業汝原科技聯合開發的光能吹風機,憑借紅外光技術實現高效節能。“高質量的供應鏈,就像一場大型交響樂,需要大家一起上台、多方協作才能奏出最美的和弦。”歐萊雅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蘭珍珍說,歐萊雅與超1600家中國供應商的合作便是生動實踐,讓中國創新反哺全球,共同奏響供應鏈生態圈繁榮的動人樂章。
“鏈博會的魅力不僅在於同行業間的交流,更在於跨界跨領域的碰撞。”中國貿促會產業促進部部長楊曉軍說,有農業企業表示,汽車行業“零庫存管理模式”、新能源行業“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追蹤系統”等供應鏈管理方案,啟發公司進一步優化發展戰略和路徑。
“創新力”更強,相互賦能促發展
本屆鏈博會上,參展企業紛紛拿出“看家本領”,一大批全球尖端新品、技術與解決方案密集發布,集中呈現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前沿成果,覆蓋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健康醫療等多個領域。
通用技術集團帶來了全球首台0.235秒超寬體CT,以“極速成像+精准診斷”雙核心優勢,掃描速度提升至傳統設備的8倍,讓心房顫動患者也可以獲得無運動偽影的清晰圖像。
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攜創新產品——“交銀創投貸”精彩亮相。據了解,“交銀創投貸”是立足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定位打造的股債聯動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採用“貸款+外部直投”模式,通過與北京市優質投資機構強強聯合,以“投貸聯動”方式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
中信集團集中展出在汽車零部件、重型裝備、特種材料、低空經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技金融服務等領域的最新應用。其中,中信戴卡作為全球最大的鋁車輪和鋁制底盤零部件供應商,帶來自主研發生產的一體化壓鑄輕量化鋁制汽車底盤,可實現減重33.4%,滿足汽車主機廠對輕量化、低碳節能的要求。
本屆鏈博會首次設立的創新鏈專區,以“制度、載體、服務”為支點,打通從知識產權確權、技術孵化到產業化的全流程,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
中國技術交易所、上海技術交易所、深圳証券交易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三大交易機構現場展示其快捷高效的技術交易系統和成功案例,現場對接企業技術評估、確權、交易全方位需求,累計與近百家企業和機構達成合作意向。
“鏈接度”更高,投資中國更堅定
李興乾表示,鏈博會不追求短期的現場交易成交額,更注重推動長期互利合作,幫助參展商和專業觀眾“找朋友、找伙伴、找應用場景、找解決方案”。
英國力拓集團與中國寶武再度攜手參展,在智能汽車鏈展區全面展示了產業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及以澳大利亞西坡鐵礦項目和幾內亞西芒杜鐵礦項目為代表的全球產業合作成果。力拓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許峰表示:“隨著全球產業鏈格局不斷變化,構建一個更加低碳、充滿韌性與包容的供應鏈體系至關重要。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的重要引擎和推動低碳轉型的中堅力量,將在這一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伊利是三屆鏈博會的“全勤生”。伊利集團副總裁徐克表示,中國有超大規模市場、豐富的場景需求、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著“穩定器”“壓艙石”作用。伊利在全球有2000多家合作伙伴,遍及六大洲,將在國際化合作中進一步編織更加緊密的聯結紐帶,持續優化全球供應鏈布局。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1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