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土特產裡的“因地制宜”之道(現場評論)

陳 凌

2025年07月24日07: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發展產業,既要“低頭看路”,立足一地,也要“抬頭看天”,融入大局。如此,才是真正的因地制宜

  

  一款辣椒,按照辣度不同,被細致劃分為“牛初乳”“小美好”“正青春”“老臘肉”“滿堂紅”5個產品,成了江西高安市上湖鄉的“致富明星產品”。

  一服藥材,既承載古老的炮制技藝,也融入“夜經濟”、成就紅紅火火的中醫藥夜市。在“藥都”江西樟樹市,古老的中醫藥產業煥發新活力。

  一隻烏雞,不僅能入藥,還“變身”口服液。江西泰和縣,泰和烏雞的品牌價值高達40.6億元。

  高安市選擇辣椒,樟樹市發展中醫藥,泰和縣以烏雞為特色,不同的地區,打造不同的產業,都帶動當地群眾增收。這也揭示一個道理,發展不能照搬照抄,因地制宜是關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樹立正確發展思路,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因地制宜”,蘊含深刻的發展之道。

  怎樣才算因地制宜?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什麼就干什麼,而是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選賽道”。

  高安市土壤多為沙質富硒土,鬆軟肥沃,透氣性好,適合種植蔬菜。但為什麼不種別的,而選擇種辣椒?赤星村村民王仁華的回答道出了關鍵:“種了將近40年辣椒,對辣椒的‘性格’熟得很,而且有市場啊,都積累了那麼多年。”有土壤土質優勢,有種植技術優勢,有市場積累優勢,選擇種辣椒,也就自然而然。

  樟樹市同樣如此。樟樹市有著1800多年藥業歷史,“樟幫”歷來以“刀工精細、火候精准、輔料考究”聞名於世。有得天獨厚的歷史傳統,樟樹市發展中醫藥產業,水到渠成。

  當然,優勢是比較出來的。善於從比較的視角審視本地資源,知道有什麼樣的資源稟賦優勢、特色產業優勢,才能找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產業切入點。

  因地制宜,不僅要有空間視角,也要有時間視角。優勢不會自動“續期”,今天的產業優勢,不一定就是明天的發展勝勢。隻有跟上時代潮流,持續推進產業提質升級,才有可能讓產業符合當下的實際。

  “江西人喜歡吃辣,但你總不能讓廣東人的味蕾遷就江西的辣度吧?讓高安辣椒走出江西,沒有新品種不行。”於是,赤星村又引進了辣度沒那麼高的“贛椒19號”。

  “怎麼讓年輕人也喜歡上中醫藥?把這個問題搞通了,產業也就發展起來了。”於是,樟樹市一些企業研發出中醫藥眼罩、香包、酵素飲品,還融合現代康養理念,開發了既美味又養生的藥膳。

  “現在生活節奏快,沒時間燉雞湯。”於是,泰和縣有了烏雞阿膠糕、烏雞肽飲品等新產品。

  產業本身也是需要動態演進的。因地制宜,就不能躺在過去的優勢上“睡大覺”,而是需要緊跟新趨勢、打造新優勢。

  因地制宜,眼光不能僅局限於本地,而是要有大局觀,跳出一域發展一域。

  過去“提籃小賣”,現在“直播帶貨”,借助電商平台,高安辣椒“香”飄全國。“我們與北京、上海一些地方的大型高端預制菜中央廚房也建立了戰略合作。”高安市上湖村集體資產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君顏信心滿滿。借力藥交會等展會、山東互聯網中藥(材)交易中心等數字交易平台,樟樹市的藥材聯通更廣闊的產業藍海。泰和縣聯手浙江大學,一個個“烏雞博士”,為泰和烏雞保種育種、提純復壯提供技術支撐。

  發展產業,既要“低頭看路”,立足一地,也要“抬頭看天”,融入大局。如此,才是真正的因地制宜。

  採訪中,一名辣椒種植大戶、一名藥企員工、一名烏雞養殖戶,不約而同地用同一個字形容當地產業——“甜”。高安辣椒,鮮辣而有回甜﹔樟樹藥材,被制作成飲品后,苦底輕而入口甜﹔泰和烏雞,煲成湯后,味道濃郁而鮮甜。當然,“甜”或許還有另一層含義,因地制宜、選准了產業,一地發展自會給當地群眾帶來“甜”感。

  (作者為本報評論部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4日 05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