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燕紅
2025年07月24日07: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清晨7點多,5633次列車發車了。從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普雄鎮出發,這趟“慢火車”要在大涼山的“褶皺”裡穿行近6個小時。走在車廂裡,空氣裡都是熟悉的蔬果香。沿線鄉親們背起山貨,坐著“慢火車”去趕集——在列車上工作10年,這是我天天見到的場景。
我們這趟列車行駛全程376公裡,沿途停靠26個車站,運行時間9個多小時,平均時速不到40公裡。很多人說,現在高鐵時速都350公裡了,你們這個慢悠悠的火車“落伍”了。我往往會笑著說,你就看到一個“慢”,我卻看見了生活。
背著背簍的阿婆,筐裡裝著新鮮的木姜子﹔背著書包的娃娃,在車廂裡露出笑臉﹔還有牽著羊羔的大叔、趕著豬崽兒的大哥……慢火車宛如一個移動的村庄。不僅是速度,我們的價格也“慢”呢:最低票價2元,全程票價26.5元,幾十年沒調過價。但也正是“慢”,讓更多人登上了火車,裝載滿滿煙火氣,承托著暖意生活。
最近正值彝族的火把節,車廂裡的旅客多了起來,要“上車”的羊羔和豬崽兒也更多了。想起有一年,列車緩緩駛入尼波站。我隔著車窗,就看見站台上七八頭豬崽兒被人群圍著,老鄉們臉上急得冒汗。車停穩后,他們急匆匆想趕豬上車,可那些豬崽兒偏不配合,扭著身子在原地打轉,大叔們一個托前腿,一個捧后腿,努力把它們塞上車。我一邊引導一邊喊:“別急別急,停站時間還夠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這群“乘客”才成功上車,大叔們不停道謝:“卡莎莎(彝語,意為謝謝)!”這樣互動的場景,便是“慢”的踏實與幸福。
“慢”,並非停滯。如今,我們的列車改造升級,專門劃分出牲畜區,動物們上車直接進“動物園”,老鄉們更能穩穩當當坐車﹔山裡山外的物資能借助它交換,孩子們坐車出去讀書,物質和精神的“食糧”跨越山脈阻隔﹔彝族大姐看列車員用車上的“集市通”幫老鄉賣山貨和彝繡,也跟著學、在家開直播,現在粉絲越來越多,訂單響“叮咚”……我更加確信,慢火車不“落伍”,而是以緩行去實現“不落一人”的承諾。讓沉甸甸的生計上車,讓莘莘學子上車,讓商品“流量”上車,人們正借著這緩緩前行的列車,駛向更亮堂的日子。
“慢火車”並不枯燥,載著鮮活的生活。車外,風景日復一日﹔車內,不同的乘客在這裡體驗日日不同。這趟穿行於大涼山腹地的慢火車,早已超越了交通工具的范疇。它是經濟實惠的“校車”,是平穩的“移動教室”,是承載著同窗情誼和家鄉味道的溫暖空間,是連接著書本與世界的橋梁……每次看到穿著校服的孩子們嘰嘰喳喳登車,我總喜歡湊過去聊上幾句。10年間,聊天的孩子換了一撥又一撥,望著他們滿懷夢想的模樣,我意識到,希望是這列車上的恆定量。
這10年,我作為服務者、旁觀者,看著乘客們努力把日子過出了新模樣。不願落下一人、共赴未來希望,我想,這大概是這列慢悠悠的火車仍穩當徐行的意義之一吧。
(作者為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集動二隊5633/4次列車長,本報記者宋豪新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4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