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日15:04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在天府新区完成登记报到后,我接受了双重管理,也享受到双份关爱。”3月初,什邡市洛水镇余安村党员陈林,在属地党支部的协调下,于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鹤林社区找到了“家”。
2014年,陈林退伍后组织关系划转到余安村第一党支部,由于工作地点经常变动,他很难稳定参加线下的组织生活。现在两地党组织有机配合,让陈林在异乡也能踏踏实实学理论、强业务,感受组织带来的温暖关怀。
像陈林一样,很多德阳市流动党员在工作地找到了温暖的“家”,这得益于德阳市在中江县试点探索并推广的“流动有家·心中有党”微改革。
强引领—
为流动党员“筑巢安家”
德阳市罗江区万安镇东升社区党员龙全芳退休后,随子女迁居绵阳市普明社区。初到绵阳,人生地不熟,龙全芳感到些许迷茫。更令她不安的是,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离开了原本熟悉的党组织,她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精神依托。
龙全芳的经历并非个例。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剧,流动党员面临教育难、管理难、服务难、作用发挥难等多重现实困境。
流动党员“两不管、两头松”的问题怎么解?德阳市以改革破题,在中江籍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北京市昌平区、广东省潮州市、重庆市江北区等地建立首批试点,探索实施中江县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流动有家·心中有党”微改革。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创新载体模式,试点推动在外流动党员有效纳管,为像龙全芳这样的流动党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流动党员管理的难点在于流入地难摸清底数、流出地难覆盖到位,导致流动党员易成管理“空白点”。在外流动党员基数大、分布散、流动快,管理难度较大。为做到全面“门清”,德阳市要求各村(社区)采取“线下+线上”双向摸排,做到流向、职业、住所、家庭、重大事项“五个清楚”。
在了解到龙全芳的情况后,属地党组织主动帮助她联系到了普明社区党组织。如今,龙全芳不仅重新找到了组织归属,还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受到普明社区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居民的一致好评。
此外,德阳市依托农民工进城务工形成的同乡聚居特点,探索建立驻外流动党组织,就近管理流动党员。同时,针对省外流动党员从事行业复杂、情感纽带各异等特点,德阳市在选准“领头雁”的基础上,依托商会、工会等平台,分类设置流动党员党组织,完善“分类指导报到登记—规范纳入组织管理—有力保障组织运转”的工作机制,确保流动党员“心有归属地、离乡不离党”。
抓服务—
推动“流入”变“融入”
近日,德阳市旌阳区“货车司机之家”内,忙碌的张晓刚突然接到一通电话:“张书记,我刚买的货车发动机出了问题,联系厂家一直协商不下来,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电话那头,货运司机吴师傅的声音充满焦急。
“老吴,别着急,我马上去了解情况。”挂断电话后,张晓刚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吴师傅的诉求,边写边感慨:“货运司机挣的都是辛苦钱,能帮的一定要帮!”
作为旌阳区货运司机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张晓刚带领36名流动党员,在日常工作和志愿服务中展现党员风采,持续擦亮“旌心向党·流动有为”品牌,为货运行业健康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如何让组织的有形纳管成为有效纳管,令每名流动党员都有依靠、放心飞?德阳市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让党旗在流动中高高飘扬。
在外流动党员面临权益保障弱、工学矛盾深、离乡顾家难等问题,德阳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市内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站等阵地,建立流动党员之家,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同时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着力打造“在外安心之家”“云上学习之家”“归乡暖心之家”,通过精准施策、暖心服务,让每一名在外流动党员都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树旗帜—
返乡党员共绘新蓝图
“不管身在何处,我们将永葆共产党员的初心,积极响应家乡的号召,把外地的好理念、好经验、好做法带回来。”春节期间,绵竹市麓棠镇抓住流动党员在春节期间大量返乡的契机,召开了归乡流动党员集中学习坝坝会。
会上,30余名返乡流动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共读理论文章、共话家乡发展……现场气氛真挚而热烈。
在外流动党员年富力强、见多识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德阳市充分挖掘这一群体的潜力,实施“引雁回流”计划,通过搭建平台、强化引导、优化服务,积极引领流动党员返乡干事创业,激发流动党员的活力与创造力。
漫步在中江县石狮村1700亩的田野上,小麦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望着这片丰收在望的麦田,村民何海兰欣慰地说:“村‘两委’把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我们不仅能拿到分红,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
何海兰提到的村“两委”班子,均由返乡流动党员组成。这些党员在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如今回到家乡,以崭新的视野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乡村建设,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成都返回广汉创业的党员吴逢建,积极投身家乡公益事业,为贫困家庭提供就业机会,为孤寡老人送去关怀与温暖,传递社会的温情与善意。他常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让更多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余娜)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