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稿件
分享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这座家史馆让“石榴籽”更紧密

人民网记者 王子锋

2025年07月21日13:54    来源:人民网222

“些小吾八一百姓,一家一户总成史。”走进拉萨市城关区八一社区家史馆门口,便能看到这句话。

为何要建造这座家史馆?社区第一书记央曦给出了答案。

八一社区第一书记央曦在家史馆做介绍。人民网记者 王子锋摄

八一社区第一书记央曦在家史馆做介绍。人民网记者 王子锋摄

央曦介绍,八一社区前身是1952年西藏成立的第一个军垦农场——八一农场。随着农场发展和时代变迁,农场逐步发展成为农产品贸易和工人群众居住区。1999年,当地政府将这一片整合为如今的八一社区。

也正因如此,社区居民70%以上都是流动人口。社区居民以藏族居民为主,还有汉族、回族、纳西族等其他26个民族居民,属于多民族社区。如何做好社区服务工作、让各民族居民更紧密团结在一起?

央曦从各地兴建村史馆中获得了建造家史馆的灵感。她希望能通过社区居民的家庭史,以小见大反映出自治区的发展史。从历史角度让大家有共鸣,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此外,八一社区还通过举办端午节包粽子活动、开斋节慰问等多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拉近各民族居民的距离。

八一社区家史馆的展览区。人民网记者 王子锋摄

八一社区家史馆的展览区。人民网记者 王子锋摄

现在,这座首个自治区级的家史馆,还是八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舞蹈室、藏文书法室、音乐室、调解室、社区食堂……如此多的便民设施,让社区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更好地打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03年就来到八一社区居住的尼玛曲珍感慨,十块钱在社区食堂就能吃得舒服、吃得安心。在舞蹈队里不仅能锻炼,还能结交到许多新朋友,“这里就是我第二个家”。

八一社区家史馆里的照片墙和手写信墙。人民网记者 王子锋摄

八一社区家史馆里的照片墙和手写信墙。人民网记者 王子锋摄

如今,生活工作在八一社区的居民们,通过家史,与社区各民族兄弟姐妹紧紧相依,像一颗颗饱满的石榴籽,带来丝丝甜蜜。

(责编:王先进、秦华)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