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玉昆
2025年07月22日0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天气炎热,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外卖小哥李海送完订单后走进民主村的工会驿站,把水杯灌满,再给手机充上电,乐呵呵地说“跑累了,就来这里休息解乏”;长途行驶,大货车司机董大维从辽宁鞍山出发,来到河南新乡心连心“工会服务司机之家”歇脚,感慨“千里之外,家的感觉”……
随着互联网平台企业、快递物流企业等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城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全国有840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5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到重庆、河南开展工会法执法检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入会工作如何?检查组与快递员、外卖小哥、货车司机等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怎么建、入到哪、怎么入、如何吸引等关键性问题,听取他们对工会法实施的意见建议。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让他们工作安心、舒心,既是一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考题”,也是一道需要细致解答的“必答题”。检查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强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拓宽维权和服务范围,积极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当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娘家人”。
当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娘家人”,就要努力实现应建尽建、应入尽入。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是为其提供维权服务的最基础环节。此前,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专门作出部署。实践中,部分非公经营主体生命周期不长、企业主对建会仍然存在认识误区。再者,新业态领域劳动关系模糊、劳动者灵活性流动性强,导致新建组织和会员数量虽逐年增加,但离组织起来、稳固下来、凝聚起来的要求仍有差距。接下来,不断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渠道,仍需以平台头部企业为重点,强化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做实区域(行业)工会、乡镇(街道)和园区工会、社区(村)工会“兜底”作用,夯实工会工作基层基础。
当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娘家人”,就要充分维护权益、拓展服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法规定的工会基本职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关系灵活化、职工就业无界化、工作安排去组织化等特征明显,带来劳动关系认定难、维权服务难等问题。近年来,有的地方建立新就业形态一站式纠纷调解中心,工会联动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多元预防化解劳动争议,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工会驿站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的“家”,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工会驿站18.61万个。要让驿站成为工会延伸服务的新窗口,不仅为职工提供歇脚地,还得当好权益保障的前哨站,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种类、创新工作形式,撑起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暖心伞”。
自2021年工会法修改以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得到有力法治保障。许多地方出台配套法规制度体系,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充分维护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期待以这次执法检查为契机,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社会保障、劳动基准等法律制度,明确平台算法治理、超时罚款等重难点问题解决手段,让新就业形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更加显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2日 19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