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浙江湖州开展生态系列立法

“绿富美”里有良法

本报记者 张 璁

2025年07月22日0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漫步潞村村,最难忘一湾碧水。

  这座千年古村位于浙江湖州吴兴区八里店镇,至今保留着典型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白墙黛瓦间,一条潞溪穿村而过,举目皆是古桥曲巷、流水人家,潺潺清水里流淌着人们的乡愁。

  “村里的河道一度淤泥堆积、水体发臭,岸边杂草丛生。”潞村村党总支书记朱占成说,如今的水清岸绿与近年来的地方立法息息相关。

  《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条例》正式施行后,潞村村在地下“编织”出一张总长度约2900米的污水管网,促进“千流汇入一池”。去年《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出台后,村里又实施古村落水环境提升、河湖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

  “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美丽经济振兴美丽乡村。”朱占成说,如今河道水质已达Ⅲ类水标准,岸边绿树成荫,成为村民和游客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昔日“脏乱差”变身“绿富美”。

  “2015年拥有地方立法权以来,我们深入开展生态系列立法,持续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贤龙介绍,2016年湖州就制定《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后来又迭代为《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并细化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9部法规,逐渐集成“1+N”法规体系,生态立法的广度、精度、深度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乡村旅游的从业者,吴兴区人大代表、灵粮农场总经理熊紫艳就从生态系列立法中受益匪浅。

  “根据《湖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相关规定,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旅游与文化、农林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熊紫艳说,通过融合拓展乡村旅游业态,农田变课堂、农舍变民宿,吸引了城市家庭深度体验田园生活。

  “乡村旅游发展不能缺少生态保障,相关立法很好地推动生态、旅游实现‘双赢’。”熊紫艳说,如今农场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30个,助力村集体增收近1000万元。

  近年来,湖州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限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地方立法中设置特色条款,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法治方案。

  湖州市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后,2021年制定的《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以法规形式固化了实践经验,创制了绿色产品服务、推进节能降碳、强化数字化改革等特色条款。“该条例既是‘指挥棒’,也是‘护航舰’,为湖州银行业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注入了强劲动力。”吴兴农商银行行长戴益众说。

  湖州市安吉县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红霞介绍,当地通过相关地方立法延伸了生态产品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拓宽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生态领域一系列立法使各部法规总分结合、串点成线、一体发力,有力护航生态文明建设。”孙贤龙表示,当地还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让地方性法规从“纸面”落到“地面”。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2日 19 版)

(责编:彭静、任一林)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